← 风清的精神角落 | 搜索

分类:记事

共有 99 篇文章

减少多巴胺

这样做是因为要减少「愉悦、爽、满足、刺激」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对我的精力消耗,因为只要我一听歌、看视频、玩游戏、看相机,我的脑子里都会分泌多巴胺,这种唾手可得的、低级的快乐会让我情不自禁的不断地去重复,造成上瘾,从而把多巴胺的阈值提高,之后一段时间都很难有耐心去做一些没有快乐的事情:早上不愿意起床、不愿意洗碗、不想出门运动、不想学习枯燥的知识,很难静下心来去做比较深度的思考和创作,我只会越来越麻木,越来越懒,这不会利于我去处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只有多巴胺在保持低频的平衡下,我们才能静下心来去思考和执行,达到不浮躁且洞察本质。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让自己快乐,更不能让自己一直快乐,人生不应该以幸福快乐为追求目标,而是以提升自己,让自己越来越优秀为目标。人生更多的是如何去解决困难,如何处理问题,幸福和快乐是这个过程中不期而遇的,不可求的。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解决问题的地方,知道自己努力的目标。在此之前,就务必要把多巴胺降下来,不能让自己一直处于高度满足的状态,不然就没有耐心去做枯燥无味的事情,只会想着能让自己更满足的事情。通俗来说就是「懂得知足、推迟满足感、小确幸」。

  • 家里不装网络,把需要用到网络的事情先罗列出清单,再找个时间去有网络的地方,一口气处理掉。
  • 家里不装电视机,可以装个投影仪,偶尔用来看电影。
  • 手机只用来看打电话、看地图、扫码、支付、拍照、写备忘录、闹钟、日历。
  • 不能听歌,听歌是无形中一直在分泌我多巴胺的东西,但我都没发觉。
  • 不能使用社交软件,如微信,接触互联网以来,社交也是一直在影响我专注力和分泌我多巴胺的东西,我会很不自觉地去翻看,希望有刷新出新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都不会令我的生活变得更好。但如今这个社会里用不用微信已经由不得我们,只能是在工作上的信息或重要的家人信息需要通知提醒外,其余信息尽量避之。
  • 各种好看的小红书、B站视频和逛二手闲鱼、购买新商品的淘宝,像一些沙雕视频,猫猫狗狗的视频,像一些动漫、电影的番剧,或者一些相机相关的内容,我都非常喜欢看,因为在看这些的过程中我感到轻松,不需要去思考什么,直接跟着时间线走,直接去感受快乐就完事。这种简单又快乐的事情同样也会分泌我的多巴胺,看完之后还想看,一不小心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 同样的还有游戏,我初中的时候就沉迷网游,到处去找好玩的游戏,因为游戏会让我感到很有成就感,当时并不知道多巴胺这种机制的东西,没有节制的去玩,导致成绩一直上不来,最后稀里糊涂的毕业,很令人后悔。游戏应该用来当作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起到辅助作用,而不是自己深陷其中。
  • 10 点半之后躺床,晚上 11 点前睡觉,卧室不放电子设备,睡前复盘今天做了什么,计划明天的行程,一天只主要去做一件事情,早上 6 点起床,先整理一下计划和情绪,再开始一天的执行。
  • 要开卷有益,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使用网络,避免陷入大数据算法的陷阱。
  • 找到几个有共同目标的伙伴一起交流学习,互相帮忙鼓励,一起解决问题,一起进步成长。
  • 我从小不喝酒抽烟,这点就不影响我了,至于可乐嘛,酌情考虑一下。

把多巴胺降低到平衡状态,接下来才是学习和做事的开始。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中的「挑战、成就」也可以令人快乐,不仅令人快乐,还能改善生活质量,而不是低级快乐后的空虚。

那么,接下来就是循序渐进的锻炼大脑,从数学的逻辑思维,到难理解的干货,慢慢的让大脑运转起来,恢复深度思考深度分析,把需要处理的事情都罗列出来,计划一下。

我的博客

初中时看了一个歌曲的 MV,歌手在家,窗外下着毛毛细雨,她敲击着键盘记录着她的内心世界。在当时我意识到,能有一个私人空间聊聊自己内心的想法,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2007 年用的 Qzone 算是第一个博客,只是当时年纪小未见过世面,不知道它只是同学之间的局域网而已;2008 年注册了新浪博客;2011 年转到了点点网轻博客;后面还用过博客大巴、Lofter、不老歌、吾志、饭否。

2013 年用当时女朋友的名字注册了 yir.me 这个域名,命名为「读来依然摄影博客」,期间在别人博客上评论都是填「YIR」这个名字。今年以我自己的名义注册了 wind.ink。

谁说不能让我此生唯一自传如同诗一般,无论多远未来,读来依然一字一句一篇都灿烂。——五月天《后青春期的诗》

我愿在这星球上,种上一朵玫瑰花,看她花开花落,和她喃喃细语。

电子邮件

小时候觉得在电脑前敲键盘是件很酷的事情。印象很深的是在书上看见「E-mail」这个词,书中描述小明给远在国外的朋友发电子邮件,他们足不出户就能联系对方。那时候我刚上小学二年级,在 2000 年,父母连手机都没有,还在用写信的方式或去电话亭,看完课文后我感觉自己一下子抓住了未来,非常激动。

在深圳读了一年的书后我就转学了,之后几年一直在外公家里继续读小学。因为是在乡下,能接触到电脑的机会就更少了,学校每周有一节信息课,而我按下「开始」菜单找到「电子邮件」时发现根本用不了。还有桌面上那个「网上邻居」一直打不开,一头雾水。幼小的那几年里我总在想,翻过这座山的对面是什么,连上网的世界是什么模样。

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日子里都一直念念不忘,在那出行不方便的年代,它就像是通往世界的大门。

40mm

那一部拍下了她曾经最爱我的样子的福伦达 Bessa R3M 250 周年纪念版和那枚福伦达 Nokton 40mm f/1.4 MC 镜头,早在 2019 年的时候就转手了。而这期间,时不时还会想起那台福伦达,每当回看以前用这部机器和镜头拍的照片,总会想起第一次拿到机器的那晚在街上激动地瞎拍,心中满是惊喜和期待。出片结果也确实没让我失望,现在每当重温 40 这颗镜头拍的照片,总会感觉,平平淡淡,时光静好。

一颗苹果

你们出现在我生命中的开始,我很珍惜。但如今,你们确实已经离我而去,可能已经忘了我,就像我也会忘了谁。回忆很拥挤,随着要背负的责任越来越多,我也会慢慢的记不起很多事情。我很难过,毕竟你们是和我走过春夏秋冬的人。

爱你,虾米

已记不清我是怎么结识虾米音乐的了。2011 年,我还是个高中生,渴求更多更优质的精神食粮,在黑网吧如饥似渴地探索互联网,生怕错过了我不知道的好东西。那时候我相信,有一块好地方正等着我去发现,去驻扎,去融入。

一切的开始都是美好的,就像刚诞生的互联网那样。一开始在虾米评论的一言一语,歌单的一首一曲,都用心的去体会着。在虾米里,收获越来越多的喜欢的歌曲。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种离别感,就像以前和老朋友,老同事分别一样,感到无比的惋惜。虾米,陪伴了我十年,以为它们会陪伴得很久。

谢谢。

关于相机焦段的体会

40和90是日常拍一些我所见到的觉得好看的,这两个焦段没有镜头语言,不像35的小广角适合用来记录和纪实,让主体和环境有联系,知道主体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不像50消弱环境,让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主体身上,使得主体和环境主次分明,适合透过主体体现出一种情感情绪。不像28更多的是拍摄环境,不像85以主体的身上的细节为主。其实85和90,35和40,这两组焦段很相似,对大众来说没什么区别,但深耕影像这些年,经过无数的对比,感受这几毫米的焦距所带给我的感受,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区分开来的,40相比35,没了让主体和环境有关联的小广角,相比50也没有让注意力更多的落在主体身上,让主体和环境的主次关系达到了平衡,这个焦段相比其他焦段,就变得平平无奇没有特性,如果那年我没有在购买自己的第一台胶片旁轴机时搭配的那颗40f1.4,我可能不会对这个焦段有更深入的了解。在不用去记录亲人纪实人文的时候,这颗40陪我走过了匆匆的青春,它也陪我记录了那个时候我爱着的她,对我来说40很亲切很熟悉,它不是纪实也不是记录,也不是写真创作,它就是我所看到的这个世界样子,我所见到的事物景象。

这里随机列举一些40焦段拍的。

 

85和90为什么又不同呢,其实我用90的时间还不长,也没有用过85,我在网上有查阅了这两个焦段的大量照片,目前我还在处于熟悉这个焦段的阶段,所以对这5毫米还没有更准确的主观评价,但我可以明确的知道,以前每当我看见某个街景很美很好看的时候,90mm,就是刚好框住我觉得很美的那个画面。以前我用过50,用过75,也用过150,都要么还是太广或是太窄没味道,当我用变焦推到等效90的时候,舒服了,一切都刚刚好,无论是竖构图还是横构图也好,都满足我眼里所看到的画面,我也试过将焦段推到等效85,就是差了点意思,感觉必须要再向前窄个5毫米才是我想要的世界,有时候摄影,就是在满足内心的过程。或许那5毫米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也没有特别大的差别,但人生,去尝试坚信一些事情又不何妨呢,既然我觉得喜欢,觉得那一瞬间它满足了我的感受,那就让我好好的去坚信这个焦段。或许未来我又会推翻这个尝试,但目前,就让我去试试,去体验一下。

这里随机列举一些90焦段拍的,这里的大部分90都是照片里的那台卡片机拍的,暂时还没有买奥林巴斯的45/1.8(3:2画幅下等效90mm)。

 

35和50,我觉得就非常适合用来记录家人朋友,或者用来进行人文纪实,具体为什么,上一段也谈过了,就不赘述。当我看我小时候的照片的时候,因为是35,所以我能看到我在哪里,也能看到我在干什么,我是开心还是难过,35对我来说,无关个人情感的创作,只适合客观的记录纪实。

35就不列举了,因为这几年基本上没有用来记录家人朋友,一是不在父母身边,二是之前都在体验40,50焦段和其他的事情。

而关于创作,我可能会为了达到某种需求,而去使用多个焦段,50肯定是必须的,我想让视线注意力在环境中游走后停留在主体身上,再透过主体去感受主体透露出来的情绪,可能主体是个人,她在笑,她在流泪,她专注学习,他在午后小息,也可能是一翻开的书,一个老旧物品,在环境中,目光停留在我指定的主体身上。

50的话,也懒得列举了,因为拍的不多,就随便列几张吧。

 

85,除开那个糖水片不说,注意力全落在主体上,她的眼睛,她的嘴巴,她的发梢,又或者那本翻开的书里某一页的一小段文字,它更直通主体的内心。

再以上的望远镜头我就不提了,用的不多。

单个镜头的焦段语言和多个焦段的一组照片所组合出来的语言也是不一样的,那就提到电影的剧本和分镜了,有些只是为了能看得更广或看得更远,有的也是为了表达空旷或者紧张的情绪,也有先长焦后广角的组合让画面透出一种荒凉,更多的就不阐述了,电影的焦段使用我也要继续学习才行。

就照片而言,我想记下我所见的,只是觉得因为好看的,没有情感表达语言的的,日常随便拍拍的,我都会用40和90。给家人朋友记录用的,或者有时候碰上一些人文需要纪实的,我就会用35和50。用照片表达自己情感的,从18,24,28,50,85,135,150,200不等,甚至可能会用变焦,只要能让自己在照片里引导观众去感受自己想表达的情感的,都可以用,但基本上还是会遵循自己对单个焦段的语言来选择用哪个焦段的。

我以前也记录过不少对焦段理解的文章,但大多数都没发布分享出来,有的是因为我可能都忘了我写了什么,有的也是我新的理解推翻了之前的定论,或许这篇在多年后我又不认同了,看吧,这个过程是很主观的,可能因为我经历了什么事,心态发生了变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都说不定。

如此说来,我往咸鱼挂了一个多月的富士x100f就不卖了,记录家人朋友来说都太方便了,好看的外形光学取景等效35的焦段加上50和70的数码变焦,足以满足我的记录需求,之前挂上去是因为受不了x100f手柄处的凸起,我还是比较喜欢像徕卡那样的平平的机身,但无奈买不起。

有些事情,你必须要去体验过全部,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即使你一开始就已经知道那个是你喜欢的,但你还仍然必须得努力的去挖掘发现和他有关的其他,到都了解了,再做个总结,然后一心一意的去感受他,珍惜他,无论是人,还是物,还是事。

这篇写的有些仓促,是我下班后回到家躺下来就想随便写写的,结果一写就是写到了现在,码了近3小时,哎,明晚一定要早睡了。其实主要目的还是想尽快的确定一些自己坚信的事情,然后静下来,不用每天去想她琢磨她,不用每天都花那么多时间去翻阅相关资料,只需要日后好好的去用她,去感受她,好好的去感受接下来的余生,就够了。

尽可能的简化,越简单越快乐。

不浮躁

10年之前,信息匮乏,欲望得以束缚,人们会更早的选择自己坚信的事情并为之专研,当一件事做到了一定深度,产出的结晶也会越久越香醇。

很庆幸在00年代那时候我刚好步入青年,十几岁的年龄最渴望探索。探索,买了不少dvd碟片,只要没听过的都要试着用心去感受它,首先是歌词,除去那些直白的“我爱你你却爱着他”类型,除去动次达次的广场舞曲,有不少称得上是诗一样的歌曲,他们表达着我们意识里的情绪,试图将转瞬即逝的情感凝固在音符和歌词里。碟里的电影也是在那些夜里反复看了许多次,有质量的,有电影感的,会讲好一个故事的,都很容易从分镜,光线,剧本,音乐,色彩调色,焦段使用,快门速度,这些之中看得出来。动漫,照片,MV,和我看得不多的一些小说,就像宝库般,那个时代的那批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堪称经典的音影结晶。

在2010之后,随着手机互联网的普及,我不需要再偷偷跑去黑网吧也能通过手机获取信息,更加疯狂的探索,但唾手可得东西越多,就越不知足,可能一部作者精心设计布局好的影片或者一首深藏韵味的歌曲,都因为片头不好看前奏不好听而我擦肩无缘。

在这种疯狂探索中,又过了10年,如今我已经有了几个T的可以喜欢一辈子的音乐,影片,照片。在探索这条路上,速度也放缓了,可能是有限生命告诉我,所剩的时间不多了,是时候要慢下你的探索速度了,不然会虚度光阴变得浮躁的,该停下来好好的去爱你身边的人做你喜欢做的事。是的,经过二十几年的探索,现在的我们,已经可以安下心来去感受我们喜欢的歌,看喜欢的电影,做喜欢的事,爱喜欢的人,重复的去听去看去感受,用心去汲取前辈的精华,不浮躁的,专心致志的,有深度的去做出属于我们的结晶出来。

那个时候他们大都是二十几岁,巅峰的时候也是三十左右,就像,现在的我们一样,那么,我也要努力呀,也要努力去做些我心目中称得上是像诗一般的东西呀,为了心中的美好,努力呀。

停下匆忙的脚步,回头看看他们,回头看看爱我们的人,看看我们这些年筛选出来的探索结果,让自己的心沉下来,该好好读书的学生时代过去了,好好谈场纯纯的恋爱也过去了,想要拥有的产品也都体验过了,好好找工作立足的事现在也不愁温饱了,想趁年轻去旅行一次也去过了。是时候该做减法了,去整理他们,感受他们,提炼他们,然后做出属于自己的诗一般的作品。

一个承载内心声音的秘密小窝

我想有一个能说出自己内心想法的这么一个地方,它可以承载我的梦,我的思念,我的喜怒哀乐,我的迷茫,我的喃喃自语,哪怕没人看,也要有迹可寻。

前二十年在努力扩大自己的视野,贪婪的汲取讯息,广泛交友,挖寻很多歌,看过很多电影,买了许多产品,使用着每一个焦段,记录过许多珍贵的东西,现在,是时候要停下来去好好回味感受了,我喜欢的相机有了,mp3有了,镜头有了,博客有了,喜欢的域名有了,虽然我喜欢的人已经离我而去,我爱的人,爱我的人也不在我身边,但至少我经历过,有过那段回忆,趁着我还没30岁,还没结婚,抓住青春的尾巴,去抓紧感受这二十几岁的年龄。整理自己,减去一些东西,重要的人也就那么几个,重要的物品也就那么几个,我想,列一个清单,然后去体验他们。

如今我已经很少再像几年前那样去探索去访问别人的博客了,可能有那么几个博客印象深刻,偶尔会好奇的点进去看看更新了什么。

我希望这个博客,是我的一本书,是我内心的声音,是我的一些学习笔记,成长心得。我不希望来访我的朋友都是匆匆进来快速撇两眼就不会再有交集,我希望我的博客能让想认识我的人有一个地方可以默默的读我的文字,我因此不会再去顾虑字数,只会注意分段。当初抛弃微博微信空间乐乎点点博客大巴吾志豆瓣等地方不就是想有个属于自己的秘密小窝么。

我也不再想着能有身边的朋友通过博客来认识我,不会有的,以后都不会有的,就算有那么一两个,即使他们看了也不会告诉我。

我想我就是这么一个不断纠结不断反省不断觉醒过段时间又继续纠结的人,只是,我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16岁的刚刚认识博客的小孩,那个时候有一个博客,无论是新浪博客还是QQ空间,都是一件很酷,很通向世界通向未来的事情。

好久没有更新博客的原因

已经很久没有写东西了,最近七个月,或者说最近这两年都不想去写东西,比如重要的记事,创作的灵感,一些人生的感悟这些都没写,倒不是不重要,只是我陷入了许多消极的情绪中。

消极的互联网碎片式消遣导致时间的浪费、我习惯一个人才能思考。

越来越觉得,互联网,已经把我的生活弄得负载,心累了,不,应该说,是我被我自己对互联网不自律的使用,导致我成为碎片化时间越来越严重了。

唾手可得的资讯,海量的游戏,各种各样的视频,他们充斥着我的大部分时间,但我却没有把它们转化成自己的固有知识,甚至一点帮助都没有,因为我现在回想这无业的七个月,都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每天似乎都在愁着职业规划还没整理更新,但就是静不下来更新,眼看着没钱交租了,也还是自然而然的去玩了几小时的游戏。我需要不断的信息去刺激自己,不然就会觉得很烦躁,待不住。

直到这个月,终于卡里已经不够交房租了,家里也急需装修的费用,父亲因为没更多的钱用来装修,也自己去帮忙,一个50岁的中年男人,我还是担心他的身体劳损的。于是找了两个月,今天去上班,先做着,先解决日常开销。

所以说,互联网是双刃剑,明明自己在10年前就已经很清楚了,却还是会深陷其中,还是意志力不够坚定。一二月份的时候想着先休息休息,整理一下前几年的经历和收获,筛选计划好,再整装出发,但或许是春天令人躁动不安,或者是因为我习惯了独处才能思考,这时候我堂兄暂居我这大半年,对我的生活造成了明显的影响,让我不能静下来去把自己给整理好,还被陷入互联网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仍处于失恋后的适应阶段。

我青春时期最爱的女孩,离开我了,有了新男友,并且和我断绝了联系,这对我来说是绝望的,意味着前两年和她有关的经历感受都失去意义了,曾经幻想的两人未来也没人来实现了,已经视为一生伴侣的情感也突然无处可放,我的青春已回不去,美好的故事突然走到的结局。

时不时会想起她,想起她的脸庞,眼睛,想起她说过的话,想起那些年自己坐着几个小时的高铁火车到了她学校附近,等到第二天才能见面四五个小时,然后我又坐回来,如此反复,想起和她一起去玩的地方,给她拍照,想起她喜欢吃的海鲜和纯甄,想起抚摸她肌肤的触感,想起她的拥抱,她的笑容,她给过的爱。但想想其实已经分开有一年半了,但为啥我还是放不开,还想着我还有机会,不想失去她。但她已经是不可能和我一起了,她清楚我不适合她,不能满足她,她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我也自知之明,自己的健康和经济以及精神上都给不了她满足。我只能自己闷在房间里。

渐渐的,断绝联系的这段时间里,我开始忘了一些事情,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开始忘了她爱我时我的感觉是什么样子,忘了见到她时我感到的心安是什么样子,开始忘了她曾说过的话。有一天,我收拾屋子,翻到了一些盒子和本子,那是她写给我的,有着个人风格的笔迹里都是和我分享的话,有她遇到的烦恼,有她的疑问,有开心,也有她对我的思念。还有几百个纸星星,它们,都是她曾经爱过我的见证。我打开电脑翻看那时给她拍的照片,有股熟悉的感觉涌上来,是那种简简单单的喜欢一个人的感觉。

现实生活不允许沉浸在悲伤中太久,这无业的七个月,我已经身无分文,家里也需要钱去装修,事已至此,我已经没有任何的办法,逼迫自己重振旗鼓,放下过去。青春是美好的,她就给我的回忆也是美好的,我必须要向前走,然后以一个更好的自己去爱下一个缘分。如果可以,我想把它们记录成一首诗,一段视频,一首声音,谢谢你出现在我的青春里。

不想发布到博客是因为怀疑互联网的意义。

其实每天都还是有新想法蹦出来的,照片偶尔也会拍,视频基本上就没拍过了,有时候还会去记录自己对焦段的一些新想法,只是不像以前那样积极的记录和分享出来,因为觉得互联网,已经对它挺失望了,小学初中的时候对他充满期望,那时候在国内还没普及,信息匮乏的年代里互联网让我发现了通往未来的窗,互联网必定会是未来改变我人生的重要因素。

而现在,10年的时间,国内已经普及,并发展到了我也没法形容的地步,挺好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人却越来越空虚,我在13年的时候,那时我刚好20岁,那时候我网龄也有七年了,从网吧到手机,深知互联网已经把我从现实生活中脱节开来,失去了对世界对身边事物基本的感受,忘记了许多小时候的事情,甚至忘了什么是爱,朋友间的,恋人间的,亲人间的,从那时候起就告诫自己要认清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这几年,眼睁睁的看着那些企业们慢慢的渗透进大众生活里,去诱导他们,腐蚀他们,也包括我,不经意间还是逃不过人性的弱点。以致现在,我已经很难去看一本好书,很难系统的去学习一件事,很难独立思考,很难闲下来的时候不碰手机。每天音乐必须要播,视频必须要看,游戏也要玩几盘,再来瓶快乐水,好像很欣悦,但实际很肤浅,很空虚。那大家都这么浮躁了,哪怕是视频也不会看超过30秒,再看我发布到博客的这些东西,还是那么长那么没有营养价值的胡说八道,怎么可能又会有人看呢,可能连访问网站的人都没几个,更不用说身边的人会进来看,那,这分享的意义又何在呢。

不过,有时候还是想说点什么的,哪怕没人看没人听,脑海里想的东西,总是要说出来的,毕竟,人是孤独的,总想着太阳系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生命,我们渴望交流。

失去了青春,错失了机会。

在我20岁那年,我觉悟了,知道自己不能够浑浑噩噩,要开始行动起来,计划起来,充实起来,要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要锻炼身体,要记录日常,要学习知识,要装扮自己,要去感受身边的事物,要早起,要早睡,要懂得感恩,要拾起小时候得梦想。于是后来我买了域名,买了服务器,买了相机,拍了照片,拍了视频,调调色,修修图,剪剪片子,写写文字,看了无数的好片子好视频好作品。

但我终究是弱小的,当时病魔缠身,我整个人的精神都不好,睡眠不好,状态不好,痘痘也多了。女朋友可能觉得我不再爱她了,不再宠她了,工作上领导觉得我不从心了,但当时并没有人出来安慰陪伴我度过那段糟糕的日子。现在她离我去了,付出了4年的公司也遣散了,我的积蓄也花光了,我喜欢的人也不和我有联系了,我坚持的东西,比如视频的计划,照片的计划,也搁置了,恐怕难以完成了,因为人一旦过了那个年龄,就不是想拍就能拍的了,有些想法,有些感觉,是过了时间就想不起来了的,也是没有那个心思去做了。

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赚钱,赚钱交房租,给家里人装修,给以后结婚留点彩礼,给以后家里人生病了能有个救急,给以后购买设备准备,给以后创业或干活留些启动资金,太多太多,何况现在健康还是个定时炸弹,真是没法再像以前那样,不需要多想,倒头就睡。

在失去了太多东西之后,在想太多而又得不到的时候,我开始忘记一些事情了,不得不去忘记了,哪怕自己很舍不得,很珍贵,但如果还是执念不忘的话,又怎有准备去拥抱下一段的盛夏呢,况且,她们,他们,也不会再和我有关了。

今年,我27岁,我的青春很快就会燃烧殆尽,我的一生也很有可能走不完普通人该有的岁数,一切随缘,珍惜好当下,好好疼爱父母,善待身边的人,在稳定收入的情况下,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会减法,越简单,越快乐。

希望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