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依然

文字学习与思考,视频娱乐与传播

关于相机焦段的体会

|

40和90是日常拍一些我所见到的觉得好看的,这两个焦段没有镜头语言,不像35的小广角适合用来记录和纪实,让主体和环境有联系,知道主体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不像50消弱环境,让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主体身上,使得主体和环境主次分明,适合透过主体体现出一种情感情绪。不像28更多的是拍摄环境,不像85以主体的身上的细节为主。其实85和90,35和40,这两组焦段很相似,对大众来说没什么区别,但深耕影像这些年,经过无数的对比,感受这几毫米的焦距所带给我的感受,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区分开来的,40相比35,没了让主体和环境有关联的小广角,相比50也没有让注意力更多的落在主体身上,让主体和环境的主次关系达到了平衡,这个焦段相比其他焦段,就变得平平无奇没有特性,如果那年我没有在购买自己的第一台胶片旁轴机时搭配的那颗40f1.4,我可能不会对这个焦段有更深入的了解。在不用去记录亲人纪实人文的时候,这颗40陪我走过了匆匆的青春,它也陪我记录了那个时候我爱着的她,对我来说40很亲切很熟悉,它不是纪实也不是记录,也不是写真创作,它就是我所看到的这个世界样子,我所见到的事物景象。

这里随机列举一些40焦段拍的。

 

85和90为什么又不同呢,其实我用90的时间还不长,也没有用过85,我在网上有查阅了这两个焦段的大量照片,目前我还在处于熟悉这个焦段的阶段,所以对这5毫米还没有更准确的主观评价,但我可以明确的知道,以前每当我看见某个街景很美很好看的时候,90mm,就是刚好框住我觉得很美的那个画面。以前我用过50,用过75,也用过150,都要么还是太广或是太窄没味道,当我用变焦推到等效90的时候,舒服了,一切都刚刚好,无论是竖构图还是横构图也好,都满足我眼里所看到的画面,我也试过将焦段推到等效85,就是差了点意思,感觉必须要再向前窄个5毫米才是我想要的世界,有时候摄影,就是在满足内心的过程。或许那5毫米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也没有特别大的差别,但人生,去尝试坚信一些事情又不何妨呢,既然我觉得喜欢,觉得那一瞬间它满足了我的感受,那就让我好好的去坚信这个焦段。或许未来我又会推翻这个尝试,但目前,就让我去试试,去体验一下。

这里随机列举一些90焦段拍的,这里的大部分90都是照片里的那台卡片机拍的,暂时还没有买奥林巴斯的45/1.8(3:2画幅下等效90mm)。

 

35和50,我觉得就非常适合用来记录家人朋友,或者用来进行人文纪实,具体为什么,上一段也谈过了,就不赘述。当我看我小时候的照片的时候,因为是35,所以我能看到我在哪里,也能看到我在干什么,我是开心还是难过,35对我来说,无关个人情感的创作,只适合客观的记录纪实。

35就不列举了,因为这几年基本上没有用来记录家人朋友,一是不在父母身边,二是之前都在体验40,50焦段和其他的事情。

而关于创作,我可能会为了达到某种需求,而去使用多个焦段,50肯定是必须的,我想让视线注意力在环境中游走后停留在主体身上,再透过主体去感受主体透露出来的情绪,可能主体是个人,她在笑,她在流泪,她专注学习,他在午后小息,也可能是一翻开的书,一个老旧物品,在环境中,目光停留在我指定的主体身上。

50的话,也懒得列举了,因为拍的不多,就随便列几张吧。

 

85,除开那个糖水片不说,注意力全落在主体上,她的眼睛,她的嘴巴,她的发梢,又或者那本翻开的书里某一页的一小段文字,它更直通主体的内心。

再以上的望远镜头我就不提了,用的不多。

单个镜头的焦段语言和多个焦段的一组照片所组合出来的语言也是不一样的,那就提到电影的剧本和分镜了,有些只是为了能看得更广或看得更远,有的也是为了表达空旷或者紧张的情绪,也有先长焦后广角的组合让画面透出一种荒凉,更多的就不阐述了,电影的焦段使用我也要继续学习才行。

就照片而言,我想记下我所见的,只是觉得因为好看的,没有情感表达语言的的,日常随便拍拍的,我都会用40和90。给家人朋友记录用的,或者有时候碰上一些人文需要纪实的,我就会用35和50。用照片表达自己情感的,从18,24,28,50,85,135,150,200不等,甚至可能会用变焦,只要能让自己在照片里引导观众去感受自己想表达的情感的,都可以用,但基本上还是会遵循自己对单个焦段的语言来选择用哪个焦段的。

我以前也记录过不少对焦段理解的文章,但大多数都没发布分享出来,有的是因为我可能都忘了我写了什么,有的也是我新的理解推翻了之前的定论,或许这篇在多年后我又不认同了,看吧,这个过程是很主观的,可能因为我经历了什么事,心态发生了变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都说不定。

如此说来,我往咸鱼挂了一个多月的富士x100f就不卖了,记录家人朋友来说都太方便了,好看的外形光学取景等效35的焦段加上50和70的数码变焦,足以满足我的记录需求,之前挂上去是因为受不了x100f手柄处的凸起,我还是比较喜欢像徕卡那样的平平的机身,但无奈买不起。

有些事情,你必须要去体验过全部,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即使你一开始就已经知道那个是你喜欢的,但你还仍然必须得努力的去挖掘发现和他有关的其他,到都了解了,再做个总结,然后一心一意的去感受他,珍惜他,无论是人,还是物,还是事。

这篇写的有些仓促,是我下班后回到家躺下来就想随便写写的,结果一写就是写到了现在,码了近3小时,哎,明晚一定要早睡了。其实主要目的还是想尽快的确定一些自己坚信的事情,然后静下来,不用每天去想她琢磨她,不用每天都花那么多时间去翻阅相关资料,只需要日后好好的去用她,去感受她,好好的去感受接下来的余生,就够了。

尽可能的简化,越简单越快乐。

55 条回复

  1. 岁月如歌 的头像

    以前用半画幅的时候,是用的全幅50当挂机头,等效75,有点难受,取的环境不够广;后来换35了,大致等于50,舒服了,环境和人都可以很好的照顾到。再后来换了适马的30 1.4,现在用的适马56,约等于85,拍人像确实很给力,虚化,视角,都可以很好的表现出人物的特点,我称之为 女友之眼。如今常用的就是一个18-135,变焦,着实方便,虽然大变焦的画质可能比较肉,但摄影不应该只看画质,内容还是更重要。

  2. 拾风 的头像

    好专业!

  3. kp 的头像
  4. 老俍 的头像

    我有一款佳能 85 F1.2 的人像头,糖水片最合适。记录生活现在只用手机了。

    1. 风清 的头像
      风清

      手机太棒了,现在焦段也丰富了,像素也够用,相机又大又重。

  5. 云顶天 的头像

    近一年都喜欢用50,感觉物距把握好了,环境也能交代清楚,当然有些场景实在没地方施展也只能放弃。

    1. 风清 的头像
      风清

      有段时间我也很迷50,觉得很纯粹。后来觉得用来记录的话还是单调了些,最后选了40。再后来,有时候需要记录场景,就又心仪了28。那有时候想拍一些特写镜头,于是,28,40,90,形成了。

  6. 牧羊人 的头像

    哥,你这文章里面 相册部分 是用的什么插件?

    怎么实现的呢?

  7. 一介大叔 的头像

    定焦适合稍专业,一直用不好。

    1. 风清 的头像
      风清

      这怎么说好呢!

  8. 老派 的头像

    反正就是哪个焦段都能能少就是了,?

    1. 风清 的头像
      风清

      对,哪个都有用

  9. linlinxing 的头像

    出门旅行,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35的。50也常用。
    现在虽然已经不用胶卷了,但偶尔还会玩玩写るんです。
    我博客里也有些胶卷拍的图片。
    欢迎回访哦。
    哈哈

    1. 风清 的头像
      风清

      我现在也没拍过胶卷了,好像没什么兴致。

    2. linlinxing 的头像

      偶尔玩玩还行。
      关键是耽误不起的时间成本。
      以前有暗房,可以自己冲些黑白的。
      底扫和修图很花时间,渐渐就不玩了。
      现在玩写るんです,也是直接交到店里帮忙冲扫,纯粹当玩具玩。

    3. 风清 的头像
      风清

      还是数码比较适合大部分使用。

  10. 王光卫博客 的头像

    一看就知道是专业玩家啊

    1. 风清 的头像
      风清

      准专业啦

  11. 拾风 的头像

    相机的普及,似乎挤压了单反的市场,但确实很佩服玩单反的人~极客

    1. 风清 的头像
      风清

      玩单反,就是玩光学取景和超级省电。

  12. 博物迷 的头像

    我把胶片机都出了有点后悔

    1. 风清 的头像
      风清

      出了什么型号

    2. 博物迷 的头像

      尼康fe2和美能达

    3. linlinxing 的头像

      我出过……Nikon FM3a;F100;F6;以及D系列的四五只镜头。
      还出过……Contax T2;T3;Minolta CT-1等几个口袋机。
      中画幅的还出过……Fujifilm GA645;GF670。
      还有几大框暗房用品,底描仪。
      不出旧的,就玩不起新的。哈哈

    4. 风清 的头像
      风清

      大大大佬!

  13. wu先生 的头像

    原片舒服,后期修得太多的话,感觉不太真实。

  14. 行吟游子 的头像

    我就一个50/1.8的包打天下。呵呵,主要用来拍小孩子,有时候想上一个85人像。

  15. YOYLING. 的头像

    这摄影绝了,云的立体感太强了。有后期吗博主?

    1. 风清 的头像
      风清

      全都调过色了

  16. 坤泽教育 的头像

    哈哈哈,摄影的讲究还是很多的。

  17. 摄影博客 的头像

    小富士的色彩真是馋人

  18. 一介大叔 的头像

    当年的卡片主力是富士F100fd,很有特点。单反折腾了一段,后面就挂着50了,基本拍孩子。再后来就手机了……

    1. 风清 的头像
      风清

      尝鲜过后就基于记录了

  19. Andy烧麦 的头像

    A6000想加个50 1.8

    1. 风清 的头像
      风清

      那等效焦距75mm,要下手吗?

    2. Andy烧麦 的头像

      75mm 1.8大光圈不好么

    3. 风清 的头像
      风清

      是奥林巴斯的75 1.8么,这个也在购买计划中。

    4. Andy烧麦 的头像

      索尼E50 1.8等效不就是 75 1.8了么?

    5. 风清 的头像
      风清

      对对对,我的e50已经吃灰很久了,最近在用来拍产品,平时日常记录都不用了

    6. Lvtu 的头像

      我配了16-50/55-210/30mm, 弄到现在出去不知该用哪一个了。。。

    7. 风清 的头像
      风清

      对对对,不如一开始时只有一颗镜头来得简单快乐

  20. HOO 的头像

    我有个45f1.4的胶片机,很喜欢这个焦段。可惜对焦环在星光被修坏了,生涩。

    1. 风清 的头像
      风清

      啥型号呀?

    2. HOO 的头像

      YASHICA 35 GX。已经吃灰好久了。

    3. 风清 的头像
      风清

      手机就够了

  21. Yan 的头像

    焦段,她是个非常让人纠结的(一群)女子!每次出行,都在焦段和便携两者之间犹疑不定,反复挣扎!

    最喜欢的焦段是等效21、27、35。最不会用的焦段是50、75。最熟悉的焦段是28(手机)……

    ps 100f还可以坚持三年,然后考虑换6代。

    1. 风清 的头像
      风清

      对呀,你这比喻真是形象。x100f就先用着吧,看看6代外形的那个握柄有没有削掉,实在要握柄的话,像富士x30,富士xpro那样的,也挺好的。

  22. 三棵树人 的头像

    看你说的焦段这么多,并不简单啊。
    我想问一下胶片机拍完过后,是要先去相馆冲洗出来,再扫描成电子档吗?

    1. 风清 的头像
      风清

      对呀,通常都是给淘宝冲扫,但最近胶片涨价了。

    2. 三棵树人 的头像

      没玩过胶片,感觉过程好麻烦的样子。

    3. Yan 的头像

      现在淘宝上哪家比较好。七八年前常去找弈乾、菲林先生。

      我看你冲扫的风格像是富士魔术手。

    4. 风清 的头像
      风清

      就是呢,艳。

    5. 櫻川 浅羽 的头像

      漲價不可怕,漲價後依然保不住生產線才是真的可嘆。

    6. 风清 的头像
      风清

      你是说奥林巴斯么?

    7. 櫻川 浅羽 的头像

      大廠的民用膠片產線已經重複過很多次類似的事情了。大廠現在主要還是生產醫療以及工業用膠片了。

      至於 Olympus,反正人家利潤大頭也不在消費相機業務上……

回复 三棵树人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