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的精神角落

焦段的个人领悟

记事  ·  

以前在摄影书上常看见什么50是接近人眼的视角,35是人文镜头,24是广角,85是人像。其实如果我不亲自都尝试体验下各个焦段的话,那其实我是无法真正领略到每个焦段他独有的特性的。他们描写的这些字眼,冷冰冰的告诉我拍人像就应该用85,然后一搜,全是美美的虚化照,嗷,其实哪个女的不心动呢。但一直这么用就不对了。

从摄影角度谈个人对焦段的理解

广角端,标准端,长焦端,适合不同类型的故事叙述手法,其中35mm是较为常用的,在主体比较明确下,也有衬托主体的环境,环境可以交代了景,也可以交代了和主体有牵连了事情。而更进一步的50mm,是我们凝视一个物体时的视角,自然,亲和,主体明确,也有一定的环境代入,达到平衡。85mm则适合特写,和普通视角不同,它更加接近内心,此时外界和主体将没有联系,只有内心交流。24和28之间我没有多少研究,除了手机自带的28mm,其余时间基本不用,他们两有什么不一样的区别我也没有自己的观点,他们所拍的是主体便是环境,环境下所涵盖的人或事件,都是环境主体下的小分支,主体还是环境为主。再更广和再更长焦的镜头,如果是我的话,基本就不会用吧,就算有也可能用得不多,像135mm这样的焦段来拍距离自己很远的事物的话,是挺有意思的。

这是我对各个焦段的个人理解,而这些网上或书上我都没有看到过,所以都是自己感悟的,自己的理解的,论亲自体验的重要性。不像以前刚接触的时候,只要把物体尽可能的填充画面就调到多少焦段,不会了。

从电影来谈谈焦段的一些用法和不同

每个焦段的用法和意义都不一样。其实镜头的运用在电影界是很讲究的,之前看到一个人在谈他的拍摄经历。说到,比如要表现一个主角在沙漠中的孤独感时,有人会用一个广角描述沙漠的无边无际,再用长焦来表现主角的渺小。但也有另一个方案,先用长焦远距离来拍沙漠,注意不是人占据画面大部分的那种,是长焦下能看到沙漠全貌,人很小,然后再一个广角往主角脸上贴,视角一下子开阔,主角要占据画面的百分之九十,会有一种突然的空洞,孤离感。

又比如我想拍一个主角在雨中哭泣的情景,通常用法就是35左右描述雨天场景,再50或85左右特写主角眼睛,也可以特写一下主角脚下的花花草草,来达到意境升华。
当然有另一种用法,比如从主角视角去看东西的时候,就得用50,用其他焦段都无法模拟出人眼的视角,或者用35,但周围给一定的模糊,也行。

不过,这些是属于电影范畴,和摄影还是有区别的,毕竟摄影通常都是单独一帧,不像电影是连贯,连贯起来的话,每个焦段的变化就对观感有很大的影响。

回到摄影

简单来说,单从摄影来说,我要拍有主体又有环境的故事照片时,我会用35,因为我不可能先用广角来说明环境后再用50来表现主体内容,要一帧搞定。我如果想拍我凝视的视角时,我用50。如果我只想拍接近心里的东西时,比如主角伤心的落泪,我用85。说实话用85去拍妹子的全身照,而且还是一整天都只用85这种事情,我是不会这样做的。我必须明确我用哪个焦段时我所想要的是什么。

我胶片机上还有个40mm的,这就很尴尬了,我觉得40是日常记录的好焦段,就像家庭记录那样,只需要一颗镜头,不需要创作时所要的那些视角需求,只需要轻便,简单,亲和,又有些环境,那40再适合不过,不过他也注定不会被我用到创作当中去。
摄影,除了记录以外,我是说包括那些人像摄影,旅拍摄影,街拍摄影,甚至静物摄影等等,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应该走出“记录”这一步,多去控制内容,摆放内容来进行创作,就像拍电影一样,把我们常在脑海里幻想的画面,通过摄影展现出来。如果有人说这不就假了吗,我说你那叫纪实和记录,我们这叫讲故事。

另外,要欣赏摄影作品的话,不要再去看网友的作品了,也不要再去看什么国家地理或者人与动物,他们均只算是记录。如果想多看看什么焦段是什么样子的话,那也是可以参考参考。

如果你不想只用来记录,那就像画画那样,像设计那样,像电影那样。如果有人说,你如果不要求真实性,要自己去控制画面的话,那创意合成也可以呀,岂不是更方便?不过那就另外说了,那就不算是摄影了。

本来想配图的,但好麻烦啊,又要去找素材,而且如果没找满意的素材又可能会影响我文字的意思,所以还是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