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的精神角落

文字适合学习与思考,视频适合娱乐与传播

万维网之父:30年以来,世界如何失去最初的互联网精神?

万维网如今已诞生 29 年,全世界的网民数量将超过一半以上人口,这标志着 Web 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于很多人来说,互联网带来了诸多便利,已经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更多…)

禁止垃圾评论

这几天垃圾评论爆炸式增长,今早一看,一下子有几十个之多,看来这个防垃圾评论的插件也只能将垃圾评论归归类而已,到头还是得让我来删除。

搜了搜,看到一个好办法。是博主逍遥乐的一篇分享,具体的不说了,简单讲就是在将下面代码加到主题functions.php模板文件中,就可以杜绝纯英文的垃圾评论。

 /* 评论必须包含中文 拦截spam */ 
function refused_spam_comments( $comment_data ) { 
$pattern = '/[一-龥]/u'; 
if(!preg_match($pattern,$comment_data['comment_content'])) { 
err('评论必须包含中文,谢绝英文垃圾留言。'); 
} 
return( $comment_data ); 
} 
add_filter('preprocess_comment','refused_spam_comments');

看完了电影《绿皮书》

详细的就不多说了,简介也不说了。

我没看出B站里韦老师讲的种种细节,但就像我之前看过的《被解救的姜戈》,或者《触不可及》那样,治愈系啊!!!

不过这次是钢琴家黑人为高处,通过种种遭遇给我讲述了黑人难以脱离的歧视眼光。

主角也是个能干的、有趣的、负责任的、能吃的人,途中还有许多笑点。

看到最后,一幕一幕的老照片,原来还真是真人真事改编。

我还注意到有些画面用到了遮幅,把原本21:9的比例再缩窄,来表现一种描写内心活动的氛围。

怪不得获奖,有机会和朋友再重温重温这部温馨的故事。

这次看的估计是480P还是720P的吧。

旅行的意义不是为了分享到社交网络

以前出去玩的时候,之所以花较多的时间去拍照和录像,更多是因为自己难得有这个景色来练习拍照和拍slog3视频,平时在城市里根本就没什么景色可拍的。所以谈不上真正的旅行,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练习上。

随着自己接触相机的时间越来越久,对机器也更加熟悉,再下次出去的时候,我就不带那些笨重的机器了,不拍视频也不狂拍风景。

我不是一个新闻记者,我不是一个地理杂志摄影师,我旅行的目的没有任何工作目的,我不需要去尽可能的拍下景色的各个角度和样子,我不需要去拍下每只动物各种各样的质态和毛发,我就算拍了下来,它们也不会登上杂志,因为有更多的人已经为此做出了记录贡献,而且还比我专业。我的照片最终只会待在硬盘里,然后不再去翻起。我也不想为了发表网络社交而拍照片和拍视频,分享到社交网络,那是没意义的,而且频繁的使用相机还会占据我太多的旅行时间,这些时间我应该是要去体验到当下去。

所以,除非我工作需求,除非我想练习,除非我有剧本有故事要拍,那我才会带上视频机,带上稳定器,带上更多电池,带上镜头,带上电子取景器的微单或单反,全心全意的把事情做好。

不然每次旅行我都只会带一部胶卷机,遇到有趣的,遇到有意义的,我会记录下来,我只所以选择胶片机,理由我之前也提过,是因为我完全不需要去在意机器是否有没有电。我旅行时不会像工作那样严谨,所以我不会追求质量和完美,不会频繁的使用相机,我只需要有意义的记录。

旅行一定要精简物品,要小巧实用。然后去一个和日常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地方,时间要长,两个星期以上最好。不要待在车上太多时间,不要盯着手机太多时间。

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工作,我们旅行不是为了快速满足虚荣心,我们的假期不是为了负重。

看完流浪地球有感

总结来说,效果很棒,很满意。泪点在父亲叫刘启“儿子”的时候点燃。

你怎么还不回来呢。

当回想到木星都是氢气的时候,气氛瞬间燃起来了。

前段看的时候发现许多画面和原著联系不到一块去,然后才慢慢接受这不是原著剧情的事实。不过这样也好,在无法满足绝大部分观众胃口的时候,这样是比较保险的,不影响原著的口碑。

还发现删减了一个镜头,就是吴京说的那句“我同意”。

终于可以看一部不用看字幕的科幻片了。

不是很理解在拍摄期间那谁为什么会撤资,还好有吴京投了几千万,不然这部恢弘的原著就没办法展现在荧屏上了。

影片对于原著来说肯定是没法比的,剧情相比原著来看太单薄。原著剧情本来就已显匆匆了。不过两小时的影片,如果要把原著全部说完,那基本上就不可能。如果这么算,那《三体》岂不是要出好几季才行。估计没人敢拿《三体》主意,太难驾驭了。

相信以后有人要问国内的科幻电影,都会提到今天这部了。

如果不和原著剧情并论的话,这部是令人满意的。

我以前曾幻想过如果像木星、土星这样的星球把月球的位置给替换掉的话,是怎样的情景。

另外,在今天看影片之前,在听主题曲《带着地球去流浪》时,那天突然想起了原著,然后再想想歌词,联系一起,就是如此。

期待!

为什么喜欢五月天

最近重温五月天2009年那场DNA演唱会,日渐麻木的心突然又想起了一些事情。

为什么喜欢五月天,因为你们让我们相信,让我们记得,这世上其实还有这些美好的事情,她们是存在的,只是我们已淡忘,不再提起。

然后你们就正在去经历着,或者说在演绎着,争取让那些梦不会被人们忘记她们的存在。

生活是无奈的,我们都没法活出真正想要活着的人生。有时候,我们迷失在每日的工作里,忘记了生命中,青春中,还有那么多我们值得去体验的事情。有时候,我们会再也记不起,有时候我们也会放弃。谢谢你们,你们的专辑,演唱会,你们的名字,你们的故事,让我们对美好的梦又多了一些有迹可循。有个远方,有个憧憬,有美好的期盼。

当然,我坐在这里说这种妥协的感叹,是可悲的,为何不应立马起身,去掌控自己的时间,青春。

视频帧速率个人感悟

60帧是顺畅的游戏帧率,这个是刚需。

30帧是互联网转播视频的普遍帧率,像吃饭一样日常所需,也没什么好说的。

24帧是电影所用,也有48帧的《霍比特人》,但通常我们看的大部分电影也都是24帧。通过我对比观察,也同样觉得24帧更适合用来讲故事。像30、48这种更流畅的我看上去反倒没有感觉。以后拍小短片我应该都会优先用这个帧率尝试。

12帧的影片更像回忆片段。以前胶卷时代的家庭摄影机大多都是12到15帧,比如super 8、16,LomoKino这些摄影机。打算有空就用这个帧速率做一期回忆向的短片。

所以根据需求,不是一味的越高越好。

我们该留下什么才是值得的呢

我们生于这个世界,死去时却留下一堆失去意义的物件。

那我们去创作这些,去留下这些,最终是不是就只能用来在离去前纪念纪念,然后她们便归于尘土?

事实就是如此,那,我们该留下什么才是值得的呢。

此生,体验。

小时候,我们是世界的旁观者

小时候,我们是世界的旁观者,生离死别,工作生育,都与我们无关。

25岁

今天是2018年的最后一天,以往这个时候我的年终总结也该整理好了,可今年的还没开始写。

记得在2010年的时候,自己在想,到2018年的时候,自己会在哪里呢。现在猛然一回头,感觉不可思议,感叹时间的悄无声息。

以前的同学朋友,已结婚生孩子的越来越多,想起自己也已经度过了这黄金十年的一半。

25岁,大家都是怎样过的呢。电影里二十几岁的主人公即阳光帅气,在生活上聪明机灵,都散发着年轻该有的蓬勃气质。而现实中,我,似乎每天不是上班就是在宿舍。外面的大好河山,外面的精彩故事,正越来越离我远去。我,在这二十几岁的年龄,应该是去经历些什么才对吧。